4月29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。
会议强调,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,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,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对于此次会议,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做出如下点评:
1、政策纾困:从非热点城市到热点城市
这意味着,调控政策松绑从非热点城市,到热点城市。因为,热点城市或区域(5大都市圈)占到全国楼市交易量的65%以上,稳住这些城市的地产,就稳住全国的地产了,他们是地产的基本盘。而且,这些城市或区域,外来人口多,新市民多,前期住房销售规模大,刚需和换房需求都比较旺盛,需要政策松绑或纾困
2、限购、限贷、限售等或许将灵活调整
从当地实际出发,意味着因城施策进一步细化,本地因城施策和调整政策的权限增加。4月份楼市进一步下行,同环比跌幅加大,超出了预期,影响到了行业稳定,投资稳定、就业稳定以及“稳增长”的方略,也促使政策进一步完善。因此,政策纾困到了热点城市,那必然是限制性政策的松绑。但是,强调“房住不炒”,意味着政策调整,要符合实际,也要有底线。比如,普遍性地降首付不合理,但“认房不认贷”比较合理。毕竟,现在收入及预期下降,认房又认贷,首付比例高,阻碍了有效需求释放。比如,库存消化周期大的区域可以放开,但中心区不行。
从东莞昨天的政策内容来看,政策绝不是一股脑退出或刺激,而是逐步松动,走一步看一步,为后面留足政策空间,不能一下子把弹药打完了,导致后面市场再次出现反弹,导致大起大落。
3、首次提出预售资金监管
尽管国家层面出了预售资金监管新规,但由于很多项目超融、预售资金挪用,导致现金流不足以覆盖债务。银行、信托或其他金融债权人作为抵押权人,自然就把预售资金锁死了,不让提取。导致资金躺在那里,但项目烂尾或停工。另外一种情况,各方债权人都来索债权保障,多方博弈导致僵持不下,资金动不了。
优化预售资金,我认为,新老划断是比较好的解决思路。新资金进来以后,辅以政策扶持(比如容积率奖励,规划调整等),资金封闭运转,使用范围与前序资产负债涉及的项目隔离,通过新的项目盘活,释放新的预售资金,首先确保保交楼,然后偿还新投资方,剩余资金去解决其他债务。通过局部一块一块修复,从而将整体盘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