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财经 木羽 发自北京
过去几年,中国很多行业很多领域出现了“非意图后果”?政策思路是好的、全面的,但最后的结果不好、片面而且负面冲击很大。对此,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认为全面纠偏已经开始了。
3月16日,金融委会议谈到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,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确实不太振作,一季度稳增长在4%左右面临很大挑战。
今年“两会”政府工作报告把经济增长的目标确定为5.5%左右,并表示从投资、房产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制造业投资、消费出口等拆解指标肯定能完成。
为实现经济增长,管清友主张大幅度放松房地产和汽车方面的政策。现在经济差、消费弱、恢复慢,各地还抱着原来的思路不停地限制是不对的,“要鼓励各地根据本地情况尽可能地放松管制,维护宏观经济大盘的稳定。”
“当前启动消费,扩大内需,房子是必须要动的。”管清友建议在坚持房住不炒和房地产去金融化的大背景之下,各地应该根据本地的情况尽快、全面地放开房地产,彻底扭转房地产市场预期弱化的格局。
所谓放开房地产不是让大家再去炒房子,而是让房地产市场真正实现“两个维护”——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,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。房地产作为传统的稳定消费、扩张需求的领域,是有必要放开的。现在放得很不够,对经济的承托作用也还不够。
从宽货币到宽信用为什么传递不下去?管清友认为,一方面是房地产货币闸门一松,货币通过房地产通道传递,居民加杠杆买房子,整个循环就转起来了。而现在没有一个领域能够替代房地产的地位。
另一方面是实体经济部门需求不足。疫情冲击下实体经济面临着三重压力: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,而当务之急是解决预期转弱的问题。
管清友认为,现在应该真正地去系统回顾和反思一下在金融监管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得与失。
供给侧改革很重要,“三去一降一补”也很重要,也取得了一些成效。需求仍然是主要矛盾,或者说是未来应该发力的一个主要“着力点”。
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有6亿人群月收入在1000块钱以下,还存在着城乡差距、地区差距。从需求端来说,如何释放需求是经济改革或者下一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,也是质问题。
“发展还是我们的第一要务,经济增长还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前提。”鉴于疫情持续冲击,管清友认为当前的策略和思路应该是:按照中央要求,科学抗疫,柔性管理,以人为本,尽可能减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,容忍度要提高,态度要严,手法要活,不能动辄就一刀切。
“要把需求放出来,不是限制起来。”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是没有问题,是有潜力的,中国人是有创造力的。管清友建议一些地方、一些管理部门把经营权和选择权还给企业,少干预、多服务,涵养水源、与民休息,市场自然会出现正反馈。